衛福部8月1日開始推動居家保母和私立托嬰中心加入公共化資料救援,今日上午公佈目前的簽約狀況,全台灣居家保母簽約率超過五成,托嬰中心簽約率高達8成以上,衛服部強調,現在未滿兩歲的公共化托育名額供給數量已經超過實際需求,但是有保母反彈,認為合約硬碟救援中的托嬰餐食費用上限,趕不上物價上漲,等於要保母自掏腰包,這種不平等條約,他們簽不下去!
有多少保母簽下「我願意」!衛服部今天公佈截至目前為止,居家保母和私立托嬰中心,簽約成為準公共保母1萬2006人,簽約率53.15%,準公共托嬰中心659家,簽約率84.81%,有大幅成長,衛福部強調目前托育公共化供給充足,公辦、公辦民營、簽約私托中心和保母,可供零到兩歲寶寶,共4萬8254名收托名額,超過目前約4萬名送托需求,但是還是有不少保母依然不肯加入,因為保母簽約後當了保人,是家長領6千塊補助,但合約中的寶寶餐食上限被綁死,讓保母還得倒貼,衛福部兩手一攤,合約內容是各縣市政府自己決定,保母想要得到幫助,他們愛莫能助。
刪除資料要怎麼辦?資料不見要怎麼辦?磁碟壞掉怎麼辦?格式化了怎麼辦?檔案突然消失怎麼辦?我想只要是有在使用電腦的使用者,多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硬碟損壞的悲劇發生之後,都會有人建議你用資料救援軟體來救援資料,但其實這樣的動作是很危險的,如果檔案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話,執行這樣的動作可能救援回來也有可能失敗並且造成後續資料救援更困難哦,而救援軟體並非每次都可以成功,根據不同狀況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Windows儲存檔案,真正是由檔頭以及儲存資料的內容兩部分組成,檔頭用來記錄資料的標題,而資料內容實際上是存在儲存資料區的。當刪除檔案時,事實上是將檔案的檔頭資料修改,這個動作可以將檔案釋放出空間,但資料內容依然存在,所以刪除檔案之後仍然可以進行硬碟救資料救援援的原因就是這樣哦。所以只要找到原本紀錄的檔頭,就可以把資料修補回來,這就是硬碟救援的原理啦!
目前儲存資料的方式最主要分成三種,第1種是文字書寫留存,第2種是儲存在電腦雲端網路空間,由第三方負責管理這些資料,再來是第3種儲存在自己購買的硬碟中:如隨身碟、光碟、磁碟片、SSD硬碟機、HDD傳統硬碟等等,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許多資料都在進行數位化整理,還記得之前有篇報導,日本有個地方的資料都還是文書檔案,並沒有用數位化管理跟歸檔,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實施數位化管理,我認為數位化管理是必要的,雖然可能也有資料遺失或損壞的風險,但仍可以利用軟體將資料救援回來,更好的情況是純在第2種方法,也就是雲端中,由第三方負責監控管理,只要資料庫沒有損壞,就不必擔心資料消失,也可以安心地從任何裝置上獲取檔案,也不必擔心損壞資料,不過如果是為了方便使用,或是個人使用,在自己硬碟上儲存也是比較廉價也是現在大多數人使用的方式,但資料存在硬碟中可能就會因為電腦當機,或資料受損導致無法開啟,必須要尋求專業人員進行資料救援修復,也有可誤觸格式化、誤刪影片照片檔案、不小心意外損壞主機或硬碟等等,這些行為都要特別小心,不要白白花費資料救援的錢阿!